海關總署: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4.32萬億元
11月7日,海關總署發(fā)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4.3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0.03%。其中,出口19.55萬億元,增長0.4%;進口14.77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4.78萬億元,擴大3.2%。按美元計價,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4.9萬億美元,下降6%。其中,出口2.79萬億美元,下降5.6%;進口2.11萬億美元,下降6.5%;貿易順差6840.4億美元,收窄2.7%。
今年10月份,我國進出口3.54萬億元,增長0.9%。其中,出口1.97萬億元,下降3.1%;進口1.57萬億元,增長6.4%;貿易順差4054.7億元,收窄27.9%。按美元計價,今年10月份,我國進出口4931.3億美元,下降2.5%。其中,出口2748.3億美元,下降6.4%;進口2183億美元,增長3%;貿易順差565.3億美元,收窄30.8%。
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主要特點:
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前10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2.26萬億元,增長1.8%,占我外貿總值的64.9%,比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63萬億元,增長2.1%;進口9.63萬億元,增長1.3%。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6.29萬億元,下降10.3%,占18.3%。其中,出口4.07萬億元,下降8.9%;進口2.22萬億元,下降12.8%。此外,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4.5萬億元,增長6.7%。其中,出口1.78萬億元,增長10.3%;進口2.72萬億元,增長4.4%。
對東盟進出口增長,自歐盟、美國進口增長。前10個月,東盟為我第一大貿易伙伴,我與東盟貿易總值為5.23萬億元,增長0.9%,占我外貿總值的15.2%。其中,對東盟出口3萬億元,增長0.6%;自東盟進口2.23萬億元,增長1.3%;對東盟貿易順差7696.4億元,收窄1.6%。歐盟為我第二大貿易伙伴,我與歐盟貿易總值為4.59萬億元,下降1.6%,占13.4%。其中,對歐盟出口2.94萬億元,下降5%;自歐盟進口1.65萬億元,增長5.1%;對歐盟貿易順差1.29萬億元,收窄15.3%。美國為我第三大貿易伙伴,我與美國貿易總值為3.86萬億元,下降7.6%,占11.2%。其中,對美國出口2.91萬億元,下降9.9%;自美國進口9488.7億元,增長0.2%;對美貿易順差1.96萬億元,收窄14.1%。日本為我第四大貿易伙伴,我與日本貿易總值為1.84萬億元,下降6.5%,占5.4%。其中,對日本出口9193.6億元,下降2.9%;自日本進口9240.1億元,下降9.8%;對日貿易逆差46.5億元,收窄94.1%。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5.96萬億元,增長3.2%。其中,出口8.78萬億元,增長7.7%;進口7.18萬億元,下降1.8%。
民營企業(yè)進出口保持增長。前10個月,民營企業(yè)進出口18.24萬億元,增長6.2%,占我外貿總值的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3萬億元,增長5.6%,占出口總值的62.9%;進口5.94萬億元,增長7.4%,占進口總值的40.2%。國有企業(yè)進出口5.51萬億元,下降0.2%,占我外貿總值的16.1%。其中,出口1.56萬億元,增長0.5%;進口3.95萬億元,下降0.6%。同期,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出口10.48萬億元,下降9.2%,占我外貿總值的30.5%。其中,出口5.67萬億元,下降9.4%;進口4.81萬億元,下降9%。
機電產品出口比重近6成,農產品出口增長。前10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1.43萬億元,增長2.8%,占出口總值的58.5%。其中,自動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1.09萬億元,下降17.5%;手機7629億元,下降2%;汽車5824.3億元,增長88.5%。同期,出口勞密產品3.4萬億元,下降2.4%,占17.4%。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9341.8億元,下降3.1%;紡織品7879.3億元,下降3.9%;塑料制品5783億元,增長1.1%。此外,出口農產品5630.9億元,增長6.7%。
鐵礦砂、原油、煤、天然氣和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前10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9.76億噸,增加6.5%,進口均價(下同)每噸782.6元,上漲0.1%;原油4.73億噸,增加14.4%,每噸4144.2元,下跌14.1%;煤3.84億噸,增加66.8%,每噸788.8元,下跌19.4%;天然氣9650.8萬噸,增加8.8%,每噸3702.2元,下跌9.6%;大豆8241.5萬噸,增加14.6%,每噸4252.7元,下跌4.1%;成品油3884.8萬噸,增加93.6%,每噸4094.3元,下跌20.5%。同期,進口機電產品5.31萬億元,下降7.6%。
近年來,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遭遇挑戰(zhàn),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難以正常運轉,全球經(jīng)貿治理體系碎片化甚至陣營化風險日益升高。如何對世貿組織進行改革,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成為全球經(jīng)濟學界的核心關切。
11月6日,在由中國商務部主辦,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上海對外經(jīng)貿大學、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承辦的第六屆虹橋國際經(jīng)濟論壇“堅守多邊貿易體制 完善全球經(jīng)貿治理”分論壇上,來自全球多國的經(jīng)貿官員、專家學者以及世貿組織前高官等嘉賓深入交流探討,積極尋求全球經(jīng)貿治理體系合理變革的聲音。
加入世貿組織20余年來,中國始終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者。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凌激表示,中國已連續(xù)6年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表明中國與世貿組織是相互成就的,并且惠及了全球貿易。中國將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jīng)貿規(guī)則,穩(wěn)步擴大規(guī)則、規(guī)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中國將堅定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不斷完善中國參與世貿組織改革的方案,并以求同存異的方式與各成員形成改革的“最大公約數(shù)”。
澳貿易旅游部長法雷爾在論壇上強調,澳中都受益于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因此澳大利亞正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一道,保證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適用性。
針對一些國家頻頻以“國家安全”為由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現(xiàn)象,巴黎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西班牙前外交部長阿蘭查·岡薩雷斯認為,全球各國應在安全和經(jīng)濟之間做好“再平衡”,各國應該本著合作共贏的理念,確保商品和服務在全球自由流通,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全球共同繁榮發(fā)展。
世界貿易組織前副總干事易小準表示,貿易是可以實現(xiàn)雙贏的,世貿組織改革的大方向應該是繼續(xù)推動全球貿易向自由化和便利化發(fā)展,各經(jīng)濟體應在多邊貿易體制的框架之下開展合作。易小準指出,在多邊貿易體制遇到困難的時候,中國多次表達了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強有力支持,體現(xiàn)了大國擔當。
當今世界國際形勢紛繁復雜,對世貿組織進行必要改革是大勢所趨。與會嘉賓通過第六屆虹橋國際經(jīng)濟論壇的平臺向世界呼吁,應堅持自由貿易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jīng)濟。